close


上上週末邊和阿啾玩邊看新聞台談話節目,
有段林杰樑醫師和吳宜芳營養師的專訪吸引了我的視線,
從前陣子造成恐慌的大溪豆乾和醃蚵仔中肉毒桿菌致命話題談起,
討論到食品添加物對人體(尤其幼童和青少年)的影響。

我想我被這話題吸引的主要原因,
是前一天晚上9點多,和老張因為嗑零食這件事引起不快。
明明是睡覺時間,眼尖的阿啾瞄到疑似零食(可樂果)的包裝,
就攀著餐桌吵著要吃,不肯進房間睡。
而我早在來不及阻止老張嗑零食的當下,就提醒他不要對小孩造成不良示範。偏偏有人就是不鳥(氣)!!


當然我不像祐祐爸媽在食品科學方面有這麼深的造詣(捧~),
但在營養學和添加物方面,聞道久亦有一番心得。


專訪大致是提到豆類食品大部分會採用過氧化氫延長保存期限,
如果沒辦法用150度以上高溫消除,
(可將烤箱設定200度以上先烤過再烹調)
至少可用大蒜、紅菜根煮過,利用還原原理消除過氧化氫。


大部分零食都有添加物,尤其是色彩鮮豔的巧克力豆、糖果等,
雖然標榜可食用的黃色4號、Y色X號等,
但研究發現這些食用色素容易使小孩興奮過動,久而造成注意力不全、學習遲緩的情形。


然後專訪也談到垃圾食物上癮症的問題。


後來我估狗找到林杰樑醫師更詳細的說明:

「吃垃圾食物會刺激腦部快樂中樞的神經細胞,分泌多巴胺,使老鼠達到快感及滿足。無限制的食用垃圾食品,會促使多巴胺過度分泌,長久導致多巴胺受體(D2Rs)逐漸減少。因此就如吸食海洛因及古柯鹼毒品般,長久吸食也會導致多巴胺受體(D2Rs)逐漸減少,要達到同樣的快樂及滿足程度,需不斷的增加垃圾食物(毒品)的攝取量。」

(摘自
綠十字健康網-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兼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發表「吃垃圾食物就如同吸毒一樣


其實我們都很難拒絕零食的誘惑,洋芋片、可樂果、餅乾...
擺進胃裡感覺多美好啊!
當然啦,小鬼就愛這味,沒有零食的童年也太不像話了,
但考慮到健康和牙齒保健,
只好靠爸媽心裡那把尺節制囉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rishana 的頭像
    parishana

    我是無敵忍者馬麻

    paris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