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和點點的媽聊媽媽經,大部分是我尋求她的協助和經驗,
點點的媽花很多心思(還有很多摳摳)在點點的成長這件事情上,
投入的程度是我卯起來努力也追不上10%的境界。
前陣子聊到培養北鼻的閱讀能力,
點點的媽除了培養小孩閱讀,自己和先生也停不下閱讀。
所以點點快兩歲已經會用很多「大人的文字」表達情緒和意見,口齒清晰流利,
面對人群也不閉塞害怕說話。
點點的媽很認真在耕耘「和小孩說話」看來很有收穫。
我訂閱的父母學習電子報,這期專欄關於「閱讀」是小孩一輩子不寂寞的工具,
文章出自信誼基金會《學前教育雜誌》,
跟大家分享。
|
|||||||
●說話是本能,閱讀靠習慣 我們知道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,沒有人教他說話,他會說話;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,沒有人教他閱讀,他是文盲,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但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閱讀是個快速吸取資訊的方式,實驗上已知看是聽的三倍速度,所以我們要及早讓他的大腦習慣處理文字訊息。不過新加坡的親子共讀是唸故事給孩子聽,不是教他認字,更不是要他寫字,只是培養孩子專心,訓練他的注意力廣度,寓教於樂而已。 ●閱讀讓孩子懂得生動比喻 故事書,不論多淺,用的語氣還是跟口語不同,比如說,故事書開頭會用「很久很久以前」,而一般說話不會如此。孩子聽多了書面語,不但增加他們的辭彙,語法的應用,也使他們比較容易了解大人所說的話。故事書中常會用到很多的比喻,如「像玫瑰般的臉頰」、「像瀑布般的長髮」,這種口語中很少見,但是卻可以透過故事內容讓孩子了解比喻的用法,增加他對比喻生動性、活潑性的了解,同時他也學會可以這樣用,這對他的作文很有幫助。 ●孩子閱讀流利,大腦更活化 神經學家認為大腦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文字發明後,大腦被賦予處理人為訊息的任務,它就召集原本處理臉型、外界物體形象的部位,勉為其難的達成任務。因此大腦中並沒有閱讀中心,它是很多區域在有任務時,抽離原來工作,合力來完成新任務,所以要練習久了才會熟練,才能一聲令下,各個單位都來各就各位幫忙。 Tufts大學的吳爾芙(M. Wolf)教授認為人會閱讀是個奇蹟,因為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,她說:「閱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閱讀。」現在有很多的證據顯示,大腦會因外界需求改變內在神經的連接,父母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幫助孩子大腦發展的機會。
中國人一向功利,好像作一件事一定要看到成效,其實很多好的事情不是馬上看得見成果的,就像人生重要的事,不是考試考得出來的一樣。英國作家高登(Rumer Godden)說:「當你學會閱讀時,你等於重生一次,你再也不會感到寂寞了。」這句話真是非常的對,給你孩子這個永遠不寂寞的工具吧! |